您现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财务公开 »  正文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部门预算公开信息
2017-04-07  

一、单位基本情况及主要职责: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英文: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简称:杨凌职院)是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陕西省农业学校、陕西省水利学校和省部级重点中专陕西省林业学校合并组建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的主要职能是按照国家教育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办学,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确定办学规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培养高等专科学历技术应用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办学范围主要涉及农业类、林业类、水利水电类、建筑类、信息技术类、经济类、管理类学科高的专科学历教育;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及相关社会服务。

学院历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创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建校八十多年、合院十多年来,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5万多名,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省级以上奖励60多项。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也是首批50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经验典型高校之一。

学院地处关中平原、农业硅谷、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学院占地面积1630亩,校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1亿元。拥有现代化、生产性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基地220个,校外实习基地171个,校外产学研示范基地11个,形成了具有职业训练、教学科研、技术交流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训体系。图书馆藏书77万册,订阅期刊1300余种,电子图书62万册,视频和电子期刊1.1万GB。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600余名,函授在册学生1000余名,现有教职工840多名,其中教授58名、副教授279名,具有“双师”素质教师352名。客座教授30多名,外聘教师275多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国家和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劳动模范9名,省级教学名师11名、各类学会评选教学名师23名,国内外访问学者9名,省级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6名。校园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文化氛围浓厚,是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二、学院2017年度工作任务

2017年是学院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质量提升的关键一年。2017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及各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双一流”建设和学院“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坚持强基础、抓创新的总基调,以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党的建设和提升治理能力为保障,以统筹实施“双一流”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追赶超越”计划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4个方案(以下统称“四项方案”)为抓手,协调推进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争取办学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在全国稳步提升,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落实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保障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1.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各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强化“四种意识”,完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组织生活等制度;健全党建责任制、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等制度;坚持结合中心、重点工作搞党建,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水平。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召开党建工作会议,开展党务干部培训,发挥好党校的教育、培训职能。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学院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思想政治研究工作,强化全院、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强化以新媒体为主的网络德育阵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正确对待重大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增强是非辨别能力;加强校风学风教育,树立良好的课堂纪律、考试纪律、生活纪律和成长成才氛围;强化“三爱”“三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实践育人有效载体,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健全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心理健康等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促进教师“四个统一”,建设“四有”教师队伍。

3.加强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着力校园网络内容建设,打造具有广泛影响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学院工作宣传和形象展示网站和新媒体终端,实行学院、分院两级微信宣传机制,发布校内微信影响排行榜;加强大型宣传活动的策划,注重典型标杆的宣传,突出典型人员、典型事迹和典型团队的宣传;落实媒体合作机制和特约记者约稿机制,主要官网和主流媒体报道常态化,全年外宣报道300篇次。落实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建立完善意识形态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问责机制,保证在制度制定、教材编写审查选用、教学科研管理、媒体管理、对外合作交流等业务工作中,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4.健全干部队伍建设。落实中层干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问责追责工作机制,强化干部日常教育管理;修订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出台“三项机制”实施意见,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修订干部选拔任用实施意见,选拔敢担当、作风正的人才担任领导干部,重视年轻干部、女性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的教育、培养和选拔;有计划开展干部队伍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培训。

5.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尊崇《章》、“准则”和“条例”为重点,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责任,探索推进党风廉政责任考核;聚焦主业、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切实促进工作能力提升;建设党风廉政教育网络平台,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积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文化氛围;加强7项核心工作的程序化管理和监督;推行纪检监察综合信息平台运行。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切实做好工程建设、维修项目审计,有计划开展内部审计。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制定、实施文明校园创建方案,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凝练学院文化内涵和学院精神,着力加强职业精神培育,推进产业文化、优秀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师生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二)统筹部署实施“四项方案”和综合改革,协调推进“一流(优质)学院”建设

7.统筹实施方案任务。以内涵建设、提高质量和“四个一流体系”构建为统领,将实施“四项方案”与学院“十三五”“1总7专项11分院”规划和各项改革任务、年度计划融合衔接,制定诊断与改进和创新行动计划所承担的14类56个项目、47项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科学配置资源,夯实责任清单,精心组织实施。

8.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围绕构建“四个一流体系”,全面梳理、系统设计学院制度体系,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诊断与改进工作,找不足、寻差距、补短板、新设计,构建“1核4柱1平台”的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9.深化综合改革。科学梳理、制定各类人员(人才)引进、管理、使用和考核办法;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推行柔性用才、广揽人才;出台、施行教师及工作人员工作量化考核评价方案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职务评聘实施细则;修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修订辅导员责任制办法,强化辅导员、班主任管理;结合“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定办法,强化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以公寓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强化学生管理基础性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试点;在物业、绿化、公寓、安保等领域积极试行管理与服务分开、合约化管理。

10.推进依法治校。健全学院章程统领下的制度体系及落实机制,提升学院治理现代化水平;健全人员岗位职责、办事程序和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组建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改进单位(部门)年度目标任考核方案,加大客观、量化考核项目权重;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强化教职工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做好院务和信息公开。

(三)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1.加强专业建设。紧密契合国家战略,紧跟产业发展,紧扣内涵建设,继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撤并专业3-4个,新增专业1-2个;按照“建设一流标准,领跑全国同行”的思路,启动30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特色,明确专业核心技能、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用专业教学标准推动专业建设及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评价改革;全面建设应用好水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国家资源库,力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国家资源库获批省级立项和国家入库备选,继续推进省级和学院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6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

12.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工作,对接最新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建立以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以学分为杠杆的课程体系,调整专业教学总时数;推进课程标准建设,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改革;继续深化公共课改革,建立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通识课知识体系和个性发展培养路径;统筹规划课程与教材建设;强化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的融合,积极实施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继续深化公共课改革。按照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要求,积极组织参加国、省和行业技能大赛,办好学院承办的全国、全省各类大赛,并力争国家级一等奖不低于2项、二等奖不低于8项,行业大赛成绩较2016年有明显提高。

13.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平台产学研协同育人作用,新增合作企业80家;完善校企、校政共建学院体制机制,推动行、企、校共建协调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建成中兴通讯学院、陕西水利职工培训基地、全省建工BIM培训基地;召开杨凌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换届会议,研究、拓展集团化办学形式;推进“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新增订单班15个。探索职业农民学历班及玉树班教学改革,形成特色和亮点;加强陕西省农产品质量检测培训基地建设及培训工作。

14.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运行管理。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推进实验室(中心)开放;推进2017年条件建设计划项目;调研修订教室管理、实验室管理、多媒体设备管理办法,统筹调整实验室和教室布局。推进教务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规范学籍管理。落实顶岗实习三方协议,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和考核工作。加强教学督导和质量监控,建立质量分析评价控制平台,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1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探索融专业教学为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建设好3个创新创业基地和2 个创新创业学院;充分利用杨凌示范区创业政策资源和学生社团平台,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强化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创新创业导向;开展创新创业竞赛,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积极做好全国第三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人员选拔和项目培育,全院参赛项目不低于650项,力争实现全国金牌零的突破。

16.积极推进体育运动工作。倡导健康生活习惯,培养师生运动兴趣、运动技能、运动习惯,基本实现熟练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的目标;开展阳光群众性体育运动,促进健身运动,快乐工作学习。深化体育课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选项教学、体育俱乐部课外教学模式。

(四)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提升办学现代化水平

17.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加强“无线校园”管理,优化、配置师生用教学终端;建成服务门户平台和教务、教学等综合管理应用系统;促进数据标准化建设,实现数据融合、共享;出台健全数据资源、网络安全技术及管理制度,提高网络使用效率、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大多媒体、网络教学终端等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建设、应用力度。推动基于互联网、云资源技术的科研协作、继续教育和培训平台建设;利用网络媒体拓宽信息公开的途径和范围;加大数字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力度;全面推进人事、财务、后勤、资产、学生、保卫等部门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业务网络化率达到60%以上,数据共享率达到50%以上,整合、提升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18.推进教学信息化改革。加大信息化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及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一批院内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库;启动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建设,逐步建成课程网站、个人空间和学习平台,力争课程上线率达50%以上;做好教师混合教学能力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运行监管。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事工作,服务学院建设发展

19.建设一流教学团队。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名师引领计划、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计划、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计划、兼职教师队伍资源库建立计划等6项计划;招聘紧缺人才50名,引进高层次人才(博士)5-10名;健全新一代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名师团队培育、管理机制,培养学院教学名师10名、师德标兵10名、教学团队5个、创新团队3个;一流专业教师队伍按2名教授、2名专业带头人、2名博士、2名实训指导教师、8名双师型教师的结构建设;持续推进名师、教授工作室建设,完善教授、名师在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方面的引领机制;落实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赴国(境)外研修、培训20名。

20.强化人事管理。坚持德才兼备,以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实行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的人事管理办法;修订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职责,全面统筹辅导员、实验实训指导、管理、教辅及后勤队伍协调发展;基于教师信息管理平台,开发应用系统,推进人事管理信息化。规范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教师到企业、基层实践锻炼管理;实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学能力认证。修订各类科教奖项、论文、专利等奖励办法,制定院内职工调动管理办法、兼职教授(专业带头人)聘用及管理办法。

21.做好劳资与社保工作。全面落实人员及工资实名制管理制度;继续推进养老保险改革,优化养老保险缴费办法;做好医疗保险结转后续工作,配合示范区医保办做好职工医保工作。

(六)加强科研和社会服务,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22.科研推广持续加力。建设科研团队,优化激励科研的经费机制,设立横向课专项配套经费,调动教师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设置院内重大研究项目,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支持、孵化和扶植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创意和专业技术推广试验,大力支持师生专利申报。力争杨凌示范区和省厅级科研项目8-12项,新增科研经费500万元以上。修订科研管理办法,出台教师社会兼职及社会服务工作评价考核管理办法。

做好各级各类人文社科、职业教育研究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培育优秀教学成果,组织2017年教学成果奖遴选;优化队伍,扩大稿源,提升质量和影响力,做好学报的编辑发行工作。

23.社会服务再上台阶。增加项目支持,提升以彬县、凤县、杨凌等为重点的11个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的服务水平;继续推进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申报和提升工作,新增基地项目和基地提升项目各1个。加大技术投入和产业引导,提高扶贫精准度,促进太白县鹦鸽镇棉寺坝村联户扶贫形成发展动力、奠定致富基础。

24.继续教育与培训扩规模、提质量。不断扩大函授招生,完成300人招生计划;拓展行业、企业培训,突破800人次;做好新生代型职业农民培育、中高职校长培训等培训工作;做好高职教师培训基地申报、建设和年度培训工作。新增县域职业农民培育学院3个。

(七)坚持立德树人,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

25. 加强德育工作。坚持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育人全过程;强化“三爱”“三观”教育,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式,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协同社会、企业和家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品格和担当精神;不断丰富实践育人有效载体,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健全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26.强化日常教育管理。加强辅导员业务培训和职业能力建设,切实落实“五知工程”考核;组织开展辅导员工作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提高相关工作理论水平。加强学业、考试、贫困资助、助学还贷、就业等育人环节的诚信教育,加大对失信违约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加强养成教育,深化节水、节电、节粮教育,以倡导不吸烟等活动为切入点,教育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纪律教育,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去向登记制度、学业预警制度,建立检查评比奖惩通报制度,教育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纪律、卫生习惯、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探索推行 “五通工程”和“十个一点”工作;探索建立校内师生素质拓展训练场所。

27.加强引导和服务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善设施条件,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养、培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开展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及帮扶疏导工作。加强公共艺术教育,丰富公共艺术课程;组织开展书画讲堂及书画、篆刻知识培训,办好书画研讨、交流、展览活动,强化对学生书画社团的指导。加强学生公寓思想教育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推进学生党团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网络、文化进公寓;深化学生宿舍社区化、亲情化管理服务。

28.做好贫困学生勤工俭学、资助工作。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组织好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及校内奖学金的评定发放工作。开展受奖励资助学生中开展感恩国家、回报社会、服务师生等义务活动,开展资助征文、学习经验交流、宣讲活动,充分发挥资助的育人作用。

29.发挥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推进学生社团百千万工程;丰富内涵、提升品位,深化十大节主题教育活动;健全、实施“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启动“活力团支部”、“魅力班委会”、“魅力学生社团”建设计划;开展学生干部假期“红色教育”活动。

(八)创新招生与就业方式,提高招生就业工作质量

30.加强招生宣传。精准选择宣传、服务的方式、时段、地点和对象,切实落实二级分院招生就业责任制,加大利用信息手段宣传力度,重点突出生源基地、单独招生和农民学历班生源地宣讲,完善招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新增10个优质生源基地,稳步扩大职业农民学历班招生,加强中高职衔接培养教育直通班建设,报考率、报到率和生源质量较上年有较大提升。

31.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和课程教学研究,提高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精准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开辟就业市场,新增10个优质就业基地;举办自荐书设计大赛,举办滚动式双选会,完善企业回访和就业调研制度。做好专升本服务工作,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力度,重点帮助贫困户、少数民族、农村生源、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九)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

32. 开展国际联合办学。实施农业职业教育课程引进项目;做好专业教师的国外培训项目申报及引进专业课程内容的对接工作;继续办好建工国际班;开展与国外院校之间的“带薪实习”、“夏令营”、“文化交流学习”等活动,实现与新西兰林肯大学专升硕、出国留学和接受留学生的零突破;增加1名外国文教专家,做好教学安排和管理服务工作。

33.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外友好合作院校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新欧亚大陆桥相关合作项目;配合示范区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发展国家农业援外培训项目工作。

(十)树立建设与服务并重理念,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34.提升治理和服务水平。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性程序,提高决策效率和质量;完善年度目标管理和考核办法,充分发挥督查督办和行政监察职能;健全院务及信息公开机制,做好信息公开评议和年度报告;规范各级办公室职能和岗位职责,提高综合协调和执行力;统筹做好信息化形势下的保密条件建设和意识教育,确保机要、考试、科研、国际交流等涉密重点部位安全;普及规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化对校园用语用字的监督检查和教育引导。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好年鉴和史志工作,提高档案馆藏和利用水平。实施校史馆内容更新和建设,发挥校史馆在学生教育、校友联谊和对外宣传展示方面的作用。加强校友会工作。

35.规范财务管理。创新完善经费定额管理体系,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和提速增效机制,加大财务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探索网络报账系统建设,规范、优化审核程序,便利师生员工。实施《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实施方案》改革项目,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加强“三公”经费支出控制,细化财务安全和运行管理。加强校园一卡通建设和管理。

36.规范资产和设备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资产管理三级体系,夯实各级资产管理人员及其责任;推进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力度,强化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资产管理程序,理顺资产管理关系;依据资产清查成果,盘活各类资产存量,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规范资产处置行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完善公房、土地和经营性资产管理,加强危化品的安全管理。组建招标专家库,制定工作规程,规范招投标行为;做好2017年度教学仪器设备的立项论证、审批、政府采购招标工作;加强教学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护 。

37. 提高后勤基建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加强后勤基建制度建设,细化服务条例,规范管理行为,提升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实施节能降费精细化管理计划,试点推行校区卫生、绿化、浴室等社会化管理;实施食堂窗口满意度评选表彰计划,提高食品安全、卫生、服务质量。加强车辆安全运营管理;做好季节性传染病预防、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和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加强校园绿化和环境美化,为师生提供安全、绿色、健康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推进新校区建设,完成征地、规划和奠基仪式,启动一期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南校区北大门、西校区体育场、南校区学生公寓楼、土建实训场所、道桥实训场、动工实训场等基本建设项目,提出原二中场地建设规划。

38.加大图书资源建设力度。调整优化纸质图书与电子资源的结构,进一步丰富馆藏,有效支撑教学和科研需求;开展编研和多种媒体推送,提高优质图书数字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图书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吸引师生进馆学习。

39.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健全、完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和管理应用工作,加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健全施行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三级值班、备勤和信息畅通,确保食品、人身、设施和活动安全;加强校门、楼宇等重点部位安保,加强门禁系统建设,规范校园停车管理;加强消防教育、演练和设施建设,开展定期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做好稳定风险评估和监测。加强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教育,做好大学生参军预征及入伍后配合教育工作。

40.构建和谐校园。拓展师生参与学院民主治理的渠道和途径,发挥双代会代表、民主党派的民主管理、参政议政作用和学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规范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履行职责;围绕中心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会活动,引领教风、学风建设,促进职工身心健康。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一是对全院教室、教研室办公桌椅排查更新;二是改造西校区职工活动中心;三是做好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平稳过渡;四是对2017级新生配发书包;五是在主要教学办公楼安装电热茶水炉 ;六是建立退休职工住房补贴制度;七是职工年收入较上年平均增加5%。召开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加强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开展知心工程、温暖工程、知情工程、信息工程,建立微信群,成立互助服务队,丰富服务方式、扩大服务内涵、延伸服务空间;加强职工活动室建设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三、人员情况说明

1.教职工情况

教育厅批准我院教职工编制人数为908人。截止 2016 年 12 月 31 日,学院共有在职职工770人(人事台账限定数);离退休人员469人,其中离休人员8人,退休人员461人。

2.学生人数情况

截止 2016 年 12 月 31 日,学院共有在校学生共计19292人。

四、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说明

1.资产基本情况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学院资产总额133,791.53万元,其中:流动资产年末数46503.13万元,长期投资年末数124万元,固定资产85103.96万元,在建工程年末数1121.81万元无形资产年末数938.62万元。

2.负责基本情况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院负责总额为5777.98万元,其中:应交税费15.25万元,应付账款173.34万元,其他应付款5589.4万元。

3.净资产基本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院净资产为128013.54万元,其中事业基金年末数29153.73万元,非流动资产基金90721.28万元,专用基金年未数6400.34万元(包含职工福利基金3410.24万元,学生奖贷基金2990.1万元),财政补助结转年末数460万元,非财政补助结转1278.19万元(为科研经费专项资金结转)。

五、预算绩效目标情况

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要求,2017 年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全部编报了绩效目标,涉及财政专项项目1707万元,其中:省属高校“四个一流”科技创新专业经费15万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补助经费140万元,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补助1552万元。在执行过程中也将按照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要求,完善和规范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自评。

六、2017 年部门预算收支说明

1、收支预算总体情况

2017 年收入预算总额 52767.37 万元,其中,公共预算拨款5190.26 万元;事业收入 11941.88 万元;其他收入3309.73万元;动用2016年年底实户资金32325.5万元。 2017年支出预算总额52767.37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14054.74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2944.76 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 4350.97万元;专项业务经费31416.9万元。

2、公共预算拨款支出明细情况

2017 年公共预算拨款支出 5190.26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4359.46万元(包含单位自发工资2830万元,其他工资福利支出1529.46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698.16 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32.64 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收支情况

4、“三公”经费等预算情况

2017年学院三公经费预算支出239万元,包含公共预算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 106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48万元,含公共预算拨款安排支出 20万元;公务接待费71万元,含公共预算拨款安排支出 31 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20万元,含公共预算拨款安排支出 55 万元。

2017年预算安排会议费支出50万元,安排培训费支出175万元,全部为自有资金。

5、政府采购情况

2017 年部门预算中政府采购预算总额29164.6 万元,其中:办公家具及设备购置274.3万元,图书购置320万元,教学仪器设备购置2820.3万元,基本建设工程 5150 万元,新校区建设土地购置20000万元,数字化校园建设600万元。

七、2017 年专项资金预算情况说明

2017 年部门预算中专项资金共计31416.9万元,主要包括:出国出境经费48万元,维修改造经费1800万元,专项购置经费29164.6万元,履职专项业务经费404.3万元。

八、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教育收费标准

九、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财务、资产及学生资助管理制度

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财经领导小组名单

十一、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十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经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批准的2017年部门预算表